黔之驴说课稿

时间:2024-06-30 14:19:24
黔之驴说课稿

黔之驴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黔之驴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黔之驴说课稿1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篇文字较简练,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古代寓言的一般特点,引导他们用“三看一查”(即看课文、看注释、看“探究练习”)的方法读懂课文,理解本文的寓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只要言之成理就要予以肯定。

教学目的:

1.了解古代寓言的一般特点。

2.用“三看一查”的方法读懂寓言的情节。

3.通过对比“驴"和“虎"各自的形象特点,品味出本文的寓意,并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步骤:

一、用“三看一查”的方法,自读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学生对照注释边读边讲,教师适当点拨、补充。

1.让学生熟悉古今词义的变化。

2.归纳几个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重点词语的翻译: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名词充当状语。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名词一般不能充当状语。

②驴不胜怒,蹄之。

蹄,踢。这里作动词用。

三、全班齐读课文,指名学生复述大意。

四、再读课文,把握全文的情节。思考:

①故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故事发生的背景:“黔无驴”“船载以入”。这样安排一可见其是外来户,二来铺垫虎被迷惑的情节,三来暗说其形体庞大。

②当驴出现时,“虎见之"的最初反应是什么?为什么会如此?虎的最初反应是“以为神"。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而且“庞然大物也”,所以觉得神奇。

③虎对驴的态度有改变吗?从哪里看出?虎对驴的态度有改变,如:“蔽”“窥之”,“近之然”,“远遁”“甚恐”,“觉无异能者”,“近出”“不敢搏”,“稍近”,“荡倚冲冒”,“跳踉大”等。虎的态度变化为:恐惧—怀疑—挑衅

④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结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五、读完寓言后,你觉得驴、虎这两个寓言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讨论、概括:

黔驴: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装腔作势,借以骇人,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蠢物。

老虎: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戒惧心理;它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六、了解寓言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往往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来阐明深刻的道理。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的、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我们既可以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理解本文的寓意,又可以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文章的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七、作业。

1.解释下列每组中加点的词。

好事者船载以入( ) 以为神( ) 以君之力( )

以为且噬己也( )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

然往来视之( ) 船载以入( ) 稍出近之( )

驴不胜怒,蹄之( ) 技止此耳( ) 尽其肉,乃去( )

2.用“庞然大物"“黔驴技穷"造句。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文中塑造了“驴"和“虎"两个对比的形象,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对具体的语句解释、语句分析中引出对形象的理解,弄清两者在文中的关系,以及对表达中心的作用,从而为多角度理解寓意做好准备。

教学步骤:

抓住具体的词句来理解形象。

1.学习第1段,思考:

①“蔽"可见虎的什么心理?“蔽而不逃"又可见什么?

明确:a畏惧心理,视之为庞然大物;b以为神;c因不识而害怕;d虽怕却不甘心,不逃而“窥”;e虎以“窥"来摸对方底细;f为下面情节发展作铺垫。

②“近之"怎么理解?为什么要“近之"?

明确:a“近"作动词解;b揭示虎要认识对方的决心;c“稍"和“然"照应,说明“近"的程度,虎还在探求阶段,故而谨慎。

③本段写虎的心理活动扣住了哪一个字?文中表现在哪些字词上?

明确:这一节写虎的心理活动扣一“怕"字,但又有起伏变化。

2.学习第2段。思考:

①对于虎的细心观察,驴的回应是什么?面对驴的回应,虎又如何表现?

明确:从三个角度来看驴、虎的相互反应:a.驴“鸣",虎“骇"和“遁";b.从“以为神"到“以为且噬己也",虎对敌手的认识并无实质性进展;c.但它放弃了没有呢?引出下文。

②“然"的作用是什么?“益习"“近出"“终不敢搏",是对虎的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明确:“然",表转折;“往来视之",仍然坚持观察,且细心而频繁;“觉"和前面的两个“以为"一脉相成,是怀疑的开始,因而也标志着情节的转折。后面那些则是虎的心理和动作(理解“益"“习"的一字多义)。表现虎在心理上习惯、行动上更大胆,同时又不贸然行事的思想。煞费苦心只为最后一吃,虎的形象也逐渐清晰。

③虎是怎样取得了对驴的彻底认识并终于消除了顾虑呢? 明确:“跳踉大”,以一纵一吼震慑对方;“断其喉",击其要害,机警而精明;“尽其肉",大嚼大吃,彻底享用。这一切,对虎是多么酣畅,对驴又是多么可悲啊!

④对驴的正面描写有几次,分别是什么?以此表现了它的什么特点?明确:驴正面出场两次,一次是“一鸣",一次是“不胜怒,蹄之",表现了驴在别人暗算面前的麻木和乖乖进入圈套的愚蠢。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把握寓言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驴是如何丧失自己的优势,而虎是如何对驴步步进逼的,借此品味出本文的寓意,并能联系实际多角度理解寓意,谈出自己的感受,得到生活的启示。

教学步骤:

1.熟读文章的情节之后,用自己的话复述驴是如何丧失自己的优势,而虎是如何对驴步步进逼的。(也可设计简要的示意图,概括此情节)

2.你能从驴和虎的各自表现及其命运中,得出哪些道理?试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

①从虎的角度来思考。

②从驴的角度来思考。

③还可以从虎对待驴的过程、结局,他们彼此的关系、态度等角度来思考。(鼓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

虎的角度:对于任何事物,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只要弄清其本质,认 ……此处隐藏6884个字……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显的文言文,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一)知识目标:

①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②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二)能力目标:

①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①从“驴”的角度理解寓意:使学生们认识到没有真本领的人最终会被人识破,不要成为外强中干的人。

②从“老虎”的角度理解寓意:学习“虎”的勇气和智慧,努力增长才干。

(四)重难点:

①理解黔驴技穷,然大物等成语的含义。②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确立依据:本课对老虎的动作、心理、神态描写非常细腻,值得称道,同时这也是学生写作时刻画人物常用的方法。此外本课出现了一些成语,这往往是考试的要点,因此我将上述两点作为本文学习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提问法、学生自主合作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1、诵读法:“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始终。看动画,听朗诵——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听准读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齐读、散读、自由读、个别读等多方种式生的朗读,引导学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以达到教学目的。

2、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后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从而将文章的重难点问题解决。

3、读写结合法:本课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大胆想像,为驴翻身”,在理解全文后,同学们已敬佩于老虎的精明,痛恨于驴的愚蠢,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展开自己丰富的想像,为驴雪耻。这样的设计将阅读与写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三、说学法

叶圣陶老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节课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通过朗读感受文言文语言凝练之美,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诵读法。

钱志亮教授说,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中,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安排大量的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预期将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共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步、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本课采用谈话法导入新课,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走进课堂。“同学们,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常遇到很多成语,有不少的成语出自于我国古代的寓言,你能举个例子吗?(亡羊补牢、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黔驴技穷”,它就出自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黔之驴》。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吧。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作品并解题。

首先介绍作家作品,使同学们对作者柳宗元的生平有所了解,并了解文章体裁——寓言,知道《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三戒”之一,引以为戒之意。

2、初读课文

在初读的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读书的方法指导,如:自然段序号的标注、生字词的圈点、课下拼音要在正文中书写等等,读完之后设计了一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检测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可帮助同学们扫除汉字障碍。

3、看动画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个与课文相配套的小动画,其中还插入了课文的范读,以达到了正音的目的。形象的动画,生动的朗读,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大致了解。为下一步的“再读课文,再现故事情节”做了准备。

第三步、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老师可出示幻灯片提出要求:①结合注释自己试译课文。②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③向全班同学求助,解决小组未解决的问题。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这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才华展示,友情提醒。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有三:一检查学生关键字词掌握情况,二给同学们搭建一个才华展示的平台,三教给同学们一个积累文言词语重要方法——分类整理法。

3、复述课文

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整体印象,同时培养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步、研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研读力求解决课文的重难点,通过揣摩老虎和驴的心理、观察二者的动作,认识老虎和驴的特点,以理解文章的寓意。这个环节中主要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实现目标。

1、老虎对驴的态度有何变化?

2、你能找出描写老虎心理和动作的词语或句子吗?

3、课文中描写驴的本领的句子有哪些?

4、通过课文的阅读,你得什么启示?

从而总结出老虎的特点:这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在反复观察,反复试探后,摸清底细了驴的底细,从而大胆果断的进攻,致敌于死命。而驴仅会“一鸣,一蹄”,两相对比,驴最终被老虎吃掉也就不足为怪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5、读出启示:

通常人们总是从老虎的角度总结道理,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学生从驴和老虎两个方面来总结,以告诉学生“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

6、读出寓意:

这则寓言是柳宗元的“三戒”之一,当时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又是什么呢?为此安排了走近作者一环节。时代背景的介绍会帮助同学们理解本文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的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对于他们无须害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五步,大胆想像,为驴翻身

学生在真正理解文章内容之后,已敬佩于老虎的精明,痛恨于驴的愚蠢,老师适时引入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设计力求做到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七年级学生思维正活跃,对于此类想像文章很感兴趣,只要老师引导的好,学生会妙笔生花,绽放许多奇思妙想。

第六步,结束语

授课内容结束了,但同学们来讲,如何让同学们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起到引导作用,期于此目的,老师送给同学们一段话,今天我也把这段句作为我说课的结束语,与大家共勉:

当今的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如果我们没有真才实学,仅凭金玉其表,那么将无法在社会上生存,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学好本领,那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最后祝愿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一路走好!

第七步:板书:

惧驴——识驴——吃驴

《黔之驴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