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1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99年的真实的故事。语言朴质而生动,洋溢着浓浓的真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像李博士一样的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从而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像含苞的即将凋零的花朵,他在静静地期待着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一、在品味课文时,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读不到位,例如: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重点是要学生体会小钱的不幸,悲伤与绝望,朗读时要读出这样的感情来。学生在读的时候,感觉完全是为了读而读,朗读时声音也不够收放自如,声音上扬,因此感情没有到位,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如当时,我能够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并给予恰当的范读,用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
二、在课文讲授中,忽视了对部分关键词语的感悟。比如“唯有”,虽然读了句子,但没有对“唯有”进行深入挖掘,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个词,用这个词,你有什么感受?这样对课文的内容就挖的更深了,就能让学生体会到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
三、课文的主题是颂扬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和爱心,但是对于这个主题的点拨和深化还不够。
四、自身应变能力不够灵活。对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有些语言不够干净利落,这些还需在教学中多多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正视自己的不足,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2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99年的真实的故事。语言朴质而生动,洋溢着浓浓的真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像李博士一样的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从而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像含苞的即将凋零的花朵,他在静静地期待着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在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的引导下,本次课我采用了pad授课的模式,分别向学生推送了关于9.21台湾大地震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能够引起学生对地震的认识,帮组学生更好的走进课文的情景中去。其次我在授课时重点培养孩子们阅读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出了“联系上下文”和“借助课外资料”的方法,学生也确实有些收获。但是我觉得这节课上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一、情境朗读不足,进入问题较突兀。
在分析第二个场景的时候,因为是第二个课时,我急于抛出自己的阅读方法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没有去读第三自然段,直接进入了问题的模式。虽然一部分同学反映很快,立马就找到了关键点,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进入情景中来。如果当时我先让学生去读,然后再思考问题,这样就能顺其自然的提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也能自然而然地理解“联系上下文”分析的方法。
二、在品味课文时,对学生的引读指导还不够。
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读不到位,例如: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我只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设想此时手术室的情景,却没能利用这个机会去引导学生读这些句子,导致学生的感受不够强烈。如当时,我能够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并给予恰当的范读,用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
三、在课文讲授中,忽视了对部分关键词语的感悟。
比如“静静地”,虽然读了句子,也让学生思考了为什么他能“静静地”,但是却没有与第二自然段小钱的“静静地”进行对比。
四、课文的主题是颂扬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和爱心,但是对于这个主题的点拨和深化还不够。
五、自身应变能力不够灵活。
对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有些语言不够干净利落,这些还需在教学中多多锻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正视自己的不足,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以及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查阅白血病、骨髓、骨髓移植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患上白血病对生命的危害及骨髓移植对挽救白血病人的重要性,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在讲读课文时,我通过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感悟台湾同胞的献身精神,感受小钱生命的危险。比如在第二段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小钱需要骨髓的迫切度,我让学生从“凋零”、“含苞”、“绽放”这几个词中体会小钱的生命正是花一样的季节,但却要面临被剥夺生命权利的危险。 同时让学生想象此时此刻最想做什么。带着这份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通过想象、对比、升华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台湾青年与李博士的献身精神。比如讲到台湾青年部分,我问学生在台湾青年捐骨髓的前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想象大地震的情形,大地震会造成什么伤害?难道台湾青年没有家人吗?是什么让他在危难中仍坚定的躺在病床上?而小钱为什么如此的相信这位素不相识的台湾青年?从问题中一步 ……此处隐藏17032个字……“静静地”的含义。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从而理解人物的品格,以达到突破中心与难点的作用。
3、情境的巧妙创设,适度的拓展,再辅以多媒体及影像资料,轻松突破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这堂课上,有多个情境的创设,如课前谈话的情境、体会小钱痛苦心情的情境、感受地震可怕场面的情境、角色转换体会台湾青年内心世界的情境创设。情境的成功创设充盈了课堂,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视频出示地震场景,再如补充李博士资料及一天工作时间表,再如多媒体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再通过教师激情讲解,轻松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课前谈话、导语、过渡语、结语生动、朴实。
整堂课由于课前谈话、导语、过渡语、结语设计巧妙,朴实自然,所以整个课堂如讲述故事一般,娓娓道来,学生恍若在听故事中对本课进行了学习并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如:课前通过和孩子交流姚明捐献骨髓的故事,让孩子们对姚明肃然起敬,同时又对白血病知识作了一定的了解。这样的设计既为课堂教学做了铺垫,也节约了教学时间。而导语、过渡语、结语也流畅自然,如导语:当清晨的阳光洒满了大地,空气中飘着甜丝丝的桂花的香气,此情此景,你会油然而生出什么感觉?在这样美好的一天人们会做些什么?过渡语:小钱的生命即将凋零,他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在海峡的另一端,一个青年也和小钱一样,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你知道为什么吗?结束语:在生活中,很多时候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去帮助身边的人,但很少是需要我们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的,有时候,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甚至一个甜甜的微笑,都会给别人带来鼓励,带来帮助,也给自己带来快乐,请记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无论是课前谈话,还是导语、过渡语、结语的设计都展现了教师的细腻和智慧。
这节课,我努力用真情和智慧拨旺学生的生命之火,让学生深切地感受人间真爱,感受两岸亲情,希望在他们心中埋下善的种子,植入爱的根苗,这应该是语文课的骄傲,也是语文教师的骄傲!同时也是我最大的期望。课上完了,对于本堂课,自己特别想说的一句话是:经过了不少努力,留下了不少遗憾。
1、这本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朗读与体会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做到这一点,由于课文容量较大,时间紧迫,对关键的句段只是仓促地形式的一走而过,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感情去品读,去体会,。另外,指导朗读时情境设置不充分,指导的深度不够,致使学生在朗读总感觉缺少点什么,还没完全投入其中。
2、整个教学设计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准备,教学设计经过反复琢磨,但是整个课堂总感觉平均用力,没有出彩的地方。
3、虽然整堂课中在某个教学环节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涟漪,但是总感觉没有完全把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尤其是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完全溶入到朗读中。由于本节课有些环节无法预知,所以在处理上语言不丰富、也不够精炼,教学机智不够灵活。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断向其他教师学习,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上一层楼。课后反思犹如照镜子,让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一览无余,但这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让我知道了自己今后该怎么做。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15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以及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一、抓住“静静地”一词体会他们的不平静,初步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在设计本课时,抓住课文中“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和“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两句话为切入点。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苍白”“红润”这一组反义词足以说明这一点。病情的严重使他不平静。找到骨髓的不容易也使他不平静,找到骨髓又使他静静地躺在床上。引导学生理解“谈何容易”、“辗转”不仅仅说明了骨髓难找,还蕴含着医护人员及他的家人在找骨髓当中付出了许多的艰辛。台湾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文中前后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钱的不平静,他生命的垂危,他对骨髓的迫切需求;感受台湾青年的不平静,是为了挽救同胞,可以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可以把自己的家人抛在脑后。通过研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平静背后的不平静和那份沉甸甸的爱。初步领会本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感受海峡两岸人们的血脉亲情。
二、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多样性的阅读、自主品读、潜心朗读中体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确实,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训练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情真意切,很适合感情朗读。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将“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每一次的学生自主阅读之前,向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朗读——体会——再朗读”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一步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组织学生自主去读,去思考,去感悟,去品评,尽量避免一步紧追一步的提问教学法。通过富有激情的导语,引导学生三次朗读“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使学生一次比一次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三、整合学习资源,使学生入情入境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用课外资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在这堂课上,我适时地补充白血病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小钱病情的严重,以及对骨髓的迫切,学生对“静静地”一词有更深的了解。当学生讲到“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时,我及时地播放了“1999年‘9.21’台南大地震”的资料,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台湾的李博士和青年在余震中进行抽取骨髓手术的危险性;当学到“小钱得救了,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用课件出示几个台湾慈济医院向大陆白血病患者捐献骨髓的感人事例,告诉学生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课文写的,仅仅是其中一例。让学生感受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对理解课题中“生命桥”的含义就水到渠成了,那是用骨髓、亲情、爱心架起的生命桥。
四、不足
虽然整堂课中在某个教学环节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涟漪,但是总感觉没有完全把学生的情激发出来,尤其是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溶入到朗读中。这也是我以后教学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同时,感觉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教学机智不够灵活。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断向其他教师学习,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上一层楼。
文档为doc格式